2月4日,是第24个世界癌症日。它由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2000年发起,旨在促进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多领域发展,为人类健康造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制于“癌症是不治之症”的思维误区,我们闻癌色变,将它与死亡画上等号。实际上,它也可以被抑制、被治愈、甚至与我们“和平共处”。
以高端科技力量和医者技艺仁心抵抗病痛,是医疗行业工作者不变的信念,微创®机器人亦然,我们精研产品、深扎临床,践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的初心之志,为癌症患者及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贡献力量。2023世界抗癌日,微创机器人®与你共同走进癌症知识的世界,打破认知误区、弥合信息差距。
癌症,你了解多少?
【癌症含义】
癌症一般是指所有恶性肿瘤,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总称。
癌症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癌变、促癌和演变。其主要表现是肿块、疼痛、溃疡、出血等。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被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因素突变转化而来,是癌症的源头。与正常细胞不同,癌细胞有三个特点,无限增殖、转化、易转移,不仅可以无限增殖,破坏正常细胞组织,也可以局部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甚至通过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最新患癌数据】
世卫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2023最新统计显示了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遗憾的是,中国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均位于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其中男性248万例,女性209万例,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其中男性182万例,女性118万例。
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乳腺癌42万,肝癌41万,食管癌32万,甲状腺癌22万,胰腺癌12万,前列腺癌12万,宫颈癌11万,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统计数据仅保留整数)
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肺癌死亡人数遥遥领先,高达71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
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71万,肝癌39万,胃癌37万,食管癌30万,结直肠癌29万,胰腺癌12万,乳腺癌12万,神经系统癌症7万,白血病6万,宫颈癌6万,这十种癌症占癌症死亡总数的83%。(统计数据仅保留整数)
【身体检测:各类疑似患癌表现】
针对中国高发及高死亡率癌症的相对较为典型或较为特征表现,需要高度引起注意并怀疑癌症可能,尽早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1. 肺癌——原因不明、久治不愈、阵发刺激性干咳、血痰,特别是长期吸烟者
2. 肝癌、胆囊癌、胆管癌——右上腹疼痛不适(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刺痛),腹部包块,黄疸,腹水,下肢水肿,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肝硬化表现。
3. 胃癌——进行性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的上腹部疼痛、呕吐、呕血或黑便。
4. 结直肠癌——肠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频、腹泻或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等)、便血、肠梗阻,排除其他非肿瘤性肠道疾病。
5. 乳腺癌——无痛性、进行性长大乳腺包块,特征性的乳房皮肤改变(酒窝征、橘皮样变、卫星结节、铠甲样变等),乳头异常改变(乳头血性溢液、乳头回缩凹陷、乳头糜烂和结痂等湿疹样改变),腋下质硬肿大淋巴结。
6. 胰腺癌——持续不能缓解的腰背酸痛、腹痛及上腹饱胀、消瘦、黄疸等表现。
7.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接触性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后,白带增多(阴道排液,米汤样,或混有血液,可能具有特殊的臭味)。
8.卵巢癌——原因不明的腹胀腹痛、下腹部包块、腹水。
9.肾癌——血尿、腰痛、腹部肿块(三联征)。
10.前列腺癌——老年男性,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排尿踌躇、排尿不尽、排尿中断、尿后滴沥、排尿费力、夜尿频多等。
所有癌症——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可能出现这些表现:不明原因的乏力、体重下降(消瘦)。
高居不下的患癌人数及死亡人数,也在持续为我们鸣响警钟,防治和积极干预尤为重要。癌症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不仅明确提高了治愈率,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目前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案,多采用综合治疗,以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为主,有需要者可结合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方法以提高预后。
浅析癌症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癌症争取治愈的最有效手段。患癌后,直接切除是最直接的,但前提是早期,癌症没有扩散转移,一旦扩散转移到别处,手术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早期癌症主要通过手术治愈,比如1期的肺癌、1期的结肠癌,单纯根治性手术就可争取治愈(当然仍然不是百分之百)。有些还需要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比如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放疗
部分癌症即便早期,由于肿瘤本身的原发部位和生物学特性,不适合手术,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也同样可争取治愈。比如早中期鼻咽癌,早中期宫颈癌。
化疗
有些癌症本身就是全身性疾病,手术等局部治疗手段多数不是主要手段,而是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主要是化疗,比如淋巴瘤、白血病,其中的部分类型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时甚至单靠化疗,也能争取治愈可能。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适用于所有的实体肿瘤的治疗。从治疗途径上可以分为经皮穿刺途径和经自然腔道途径两大类,适用于对肺癌、肝癌、胃癌、结直结肠癌、胰腺癌、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骨软组织肿瘤等实体性肿瘤的原发及部分转移瘤的治疗等。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这是目前发展最快且最有潜力的癌症治疗手段,但这两种治疗手段主要是作为早期癌症的辅助治疗手段和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对提高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延长晚期癌症的生存时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晚期癌症,靶向和免治疗将是实现患者长期带瘤生存的最核心手段。《Nature Medicine》杂志近期也报告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合作以改善患者反应的数据。
综上,近20-30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治疗癌症的方法也日新月异。临床需要根据癌症分期、患者身体基础条件、癌变位置等综合因素评估治疗方案。
固然,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但早期患者经由有效治疗有可能痊愈,中晚期患者较难治愈,复发及转移率高,但经积极治疗能延缓病变进展,提高生存率。
抓住手术黄金期,抓住生机
癌症早期可谓患者争取生存的黄金治疗期,微创外科治疗,是多数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争取手术根除为主要方案,包括切除病变部位、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等。比如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90%以上。
切除病灶的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那么问题来了,这三种手术方式如何择取?又如何确定对患者最有利的方案?
传统开放手术
第一代外科手术是开放的、大切口的操作,常常通过腹壁或胸腔的切口,把需要手术的部位充分暴露,医生通过止血钳、手术刀等器械进行操作。开放式手术“大开大合”的特点,导致创伤巨大,不适合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
腹腔镜手术
第二代腹腔镜手术,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对应的一种新型的手术。即应用直径3mm~10mm的腹腔镜,通过小切口(通常为0.5-1.5厘米)在腹部或骨盆中进行的手术。腹腔镜用冷光源提供照明,运用数字摄像技术将图像显示到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观察监视器进行手术。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是第三代外科手术系统,是微创外科发展主流趋势之一,外科医生坐在控制台上,
通过观察立体的腔镜手术画面操控机械臂,为患者实施精准手术。机器人相当于给了外科医生一双360度自如运动的手和一双高清放大镜般的眼睛。
这三种外科手术方式,是随着医疗科技发展逐步演化的,具备各自优劣势。
显然,开放式手术最突出的弊端是患者切口大,由此会滋生诸多风险,比如手术出血量多、恢复慢、伤口易感染、手术并发症等。
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都是微创型,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操作更加灵活精准,其机械臂模拟人手操作,可做到不同程度的弯曲,且过滤手部震颤,能够在血管丛林中更加精准稳定前行,因此在复杂手术中操作更具优势。
微创机器人®,让患者治愈多一份希望
微创®图迈®机器人作为国产首个获得NMPA认证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以上方面已完全达到临床手术要求,并在治疗前列腺癌、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盂癌、肾静脉癌、结肠癌均得到验证,且多次实现国产机器人首例的突破。
微创®图迈®机器人,立足国产自主创新技术,性能媲美海外先进设备。
世界癌症日,我们怀着“让世界没有病痛”的愿望,践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的理想,发挥科技力量,通过微小创伤,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术后体验。
微创®机器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