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术机器人“出海”背后
4月,上海瑞金医院
5地6台远程手术同步完成
5月,比利时外科专家
成功实施欧洲首批两例远程人体手术
6月,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市
全球首例FDA批准的远程机器人
手术成功实施
7月,河北雄安新区
全球首次机器人
低轨道卫星远程手术顺利实施
……
▲2025年6月,全球机器人手术协会(SRS)主席Vipul Patel教授在美国成功实施全球首例FDA批准的远程机器人手术
医生在屏幕前操作,而在千里甚至万里之外,器械在患者体内精准切割,误差不到1毫米。这如科幻电影般神奇的画面正成为现实中的常态,背后的大功臣是来自中国的图迈®机器人。
图迈®机器人由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机器人集团”)自主研发,于今年4月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可应用于全科室远程手术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这标志着外科手术正式进入“远程”时代。
打破垄断
需要更具创新属性的产品!
过去,全球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国外的手术机器人长期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特别是在临床与商业价值极高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由于其系统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起步较晚的中国企业一直处于追赶者的位置。
“打破垄断,需要更具创新属性的产品!”微创®机器人集团总裁何超博士说。
▲微创®机器人集团总裁何超博士
图迈®机器人自2014年开始,历经多年攻关,终于在2022年获得突破,于1月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成为国内首款获批并投入临床应用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它不仅能实现手术视野清晰立体、器械抓持有力、电能量稳定、缝合精准流畅等效果,还在产品质量管理、前沿技术研究、多科室临床应用等方面持续优化提升,不断探索全新的应用场景。
“2021年完成注册临床试验等待获批上市期间,我们一直在思考,下一个创新点在哪儿?”何超说,作为一家民族企业,微创®机器人集团的创新也是为了满足中国医疗体系深层次的需求。
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看大病”“做大手术”跑北上广是常态。
“能不能开发真正可以商业化的远程手术技术,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顶尖专家的手术治疗?”5G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坚定了何超团队的这一想法。5G远程手术技术成为图迈机器人的下一个创新点。
为什么是用5G,而不用早就有的光纤呢?“建一条光纤专线要耗费三四个月时间和上百万元的成本,这样的机器人远程手术基本没有商业化的可能。”何超解释。
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携手,在图迈®机器人辅助下,完成了我国首例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泌尿外科手术,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三例。
“第一例跨越数千公里的‘空中手术’,证明了我们的理论行得通。”何超口中的这套理论,是指微创®机器人集团在业内首创的“第二代远程手术”技术理念,即兼容5G和医院常规网络的多网融合技术。
但网络信号波动和传输延时无法完全避免。如何在千里万里之遥,保障远程主从控制稳定运行,确保信号、图像、数据同步传输?
“我们构建了底层核心技术,包括开发一些特殊算法,图像低时延超压缩、数据多维加密传输等技术,去降低信号不稳定和传输延时等不利影响。”何超介绍,同时,不断调整动态通信网络优化策略,并建立复杂网络环境下手术安全保障机制,来确保手术的安全。
在图迈®机器人辅助的远程手术过程中,网络传输始终被实时监测,医生控制台界面实时显示延时、丢包和速率,同时,医生的3D目镜内也会显示延时和丢包,让医生实时感知当前的网络状态,从而对手术操作进行调整。
“系统会根据数据传输延时严重程度在3D目镜内和医生控制台界面分别进行提示。一旦系统报警并进入安全模式,远程控制台即被禁止操作,控制权自动切换到手术室系统。”何超解释。
这是针对网络突发状况制定的双医生控制台热备应急方案,即在远程控制端和手术室患者端都配备医生控制台,形成双控台热备机制。当远程通信完全中断或出现其他远程异常时,手术室医生控制台会立即接管手术,形成本地手术场景,本地医生可根据远程专家指导完成剩余部分手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核心底层技术的构建很艰难!我们用了三四年去攻克难题、不断打磨体系。”何超说。
与此同时,微创®机器人集团提前建立了全球首个覆盖6大洲、103个国家与地区、229座城市、465个数据中心的远程手术网络体系,为图迈®机器人远程手术环球大规模应用部署构建了坚实的“互联互通”网络通信基础。
“不能等到需求来了再去打通通信节点,那样成本太高。”何超说。
当远程手术常规网络兼容性、大规模应用部署两大世界“难题”被一一攻克,一个高性价比的“一对多、多对多”远程互联与控制系统便横空出世了!微创®机器人集团实现了全球唯一大规模、多地域、远距离复杂手术的临床应用。
未来可期
全球商业化“闭环”形成
尽管图迈®机器人在远程手术技术上势如破竹接连取得进展,但对于微创®机器人集团来说,这些成绩最终仍然需要转化为商业上的成功,也只有这样,图迈®机器人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图迈®机器人开展了全球首个远程手术机器人注册临床试验,覆盖泌尿、普外、妇科、胸外科全科室临床应用,涵盖前列腺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纵隔肿物切除术等典型复杂手术代表术式,以充分验证其复杂手术覆盖范围与手术适应能力。
▲图迈®辅助完成欧洲首例远程手术
而为之设计的临床试验方案,涵盖跨越东南沿海、华北、西北等区域的7家远端手术中心,手术传输距离覆盖同城市跨院区100公里以内的近距离、跨城市1000公里以内的中距离、跨区域5000公里以内的超远距离等应用场景。
“若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一线城市的医疗服务,图迈®机器人就不能只会做简单的手术。” 微创®机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刘雨说,临床试验必须做好所有的准备,覆盖区域、临床术式、通信技术……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到,以充分的变量去做临床验证。
刘雨介绍,该试验入组94例受试者,均完成手术,未发生术式改变,未发生二次手术,远程手术成功率100%。高标准、严要求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以及优秀的临床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图迈®机器人远程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首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每一步,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何超说,在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的过程中,图迈®机器人要面临大量的验证以及标准、体系的建设,“通过临床审批是个里程碑的事件,当时压力非常大。”虽然投入大、耗时长,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构建起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自2022年6月首次实施全球首例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手术以来,图迈®机器人在亚洲、美洲、非洲多个国家,辅助完成覆盖多科室远程手术超400例,实施成功率100%,创造了40余项全国乃至世界纪录。
▲图迈®机器人卫星远程手术通信链路示意图
2024年12月,在图迈®机器人的辅助下,借助距离地表约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医学部主任刘荣教授完成两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标志着图迈®机器人开创了第三代远程手术时代。就在前不久,也即7月2日至3日,刘荣教授又使用图迈®车载移动手术平台,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成功实施全球首次机器人低轨道卫星(LEO)远程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图迈®机器人成为全球第一且唯一以专线、5G网络、常规网络、高轨卫星、低轨卫星等不同通信方式,实现多科室高难度复杂远程手术全覆盖并获远程商业化临床上市批准的手术机器人。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政府的支持是微创®机器人集团敢于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去攻坚克难的动力和底气。”何超表示,针对“第三代远程手术”临床需求,图迈®机器人已经开展了系统性的技术攻关,将开启远程手术陆、海、空、天一体化新时代。
据悉,图迈®机器人在欧美市场已获得超过30台的商业化订单。图迈®机器人质量可靠、性能优良、技术先进逐渐深入人心,为其“出海”构建了新竞争力。
“从技术跟随到创新引领,图迈®机器人实现了从理念到研发,再到最后产品商业化的突围。”何超感慨道。